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包括圆柱形的箱体,且箱体底部为圆锥形结构以使淤泥或废料往底部中心汇聚。本实用新型的箱体采用圆柱形设计,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式的养鱼箱体没有死角,易于箱内生态水循环,圆柱体设计更有利于箱内水体呈涡流状循环,更节能。此外,相对于同样的空间圆柱形箱体占用的材料更少,成本更低。箱体的底部采用圆锥形设计,箱底的淤泥和废料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向底部中心位置集中沉积,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长方体设计,没有死角,更有利于清淤和废料的综合利用,更节能环保,人工成本更低。
公开号:CN214339463U
申请号:CN202023318448.8U
申请日:2020-12-31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黄大安;林勇传;李文红;马济阳
申请人:Guangxi University;
IPC主号:A01K63-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
[n0002] 随着技术进步,水产养殖正在打破水域条件限制,逐步向陆地伸延。一些平原或山区地带,水域空间不足,陆地空间富裕,如何开发利用这些陆地空间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开挖鱼塘的方式对陆地进行开发利用,但开发成本高昂,且容易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因此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也有部分技术利用集装箱式的养鱼箱体进行养殖,但集装箱式的养殖箱体死角较多,不利于构成生态水循环,且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淤泥和废料难以清理和排出。
[n0003]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在岸上山上进行生态养鱼的箱体,以便进行推广应用。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死角少,利于清淤,箱体内水体流动性好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
[n0006]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包括圆柱形的箱体,且箱体底部为圆锥形结构以使淤泥或废料往底部中心汇聚。
[n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箱体采用圆柱形设计,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式的养鱼箱体没有死角,易于箱内生态水循环,圆柱体设计更有利于箱内水体呈涡流状循环,更节能。此外,相对于同样的空间圆柱形箱体占用的材料更少,成本更低。
[n0008] 箱体的底部采用圆锥形设计,箱底的淤泥和废料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向底部中心位置集中沉积,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长方体设计,没有死角,更有利于清淤和废料的综合利用,更节能环保,人工成本更低。
[n0009]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中,所述箱体底部中心设置有排污口,以便于将淤泥或废料排出。
[n0010]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中,还包括为箱体提供竖直支撑的支撑脚。
[n0011]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入水口和排水口,入水口和排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水循环处理设备;另外,入水口也可以与供水系统连通,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水循环处理设备,水循环处理设备对水体进行过滤,然后重新供水至入水口,以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n0012] 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循环处理设备或供水系统为箱体提供流动水体,水循环处理设备对水体进行净化过滤,对过滤后的水体再次利用,提高水体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n0013]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中,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配合有盖体。开口便于投放鱼苗和捕捞鱼获。
[n0014]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中,所述箱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围沿以使得箱体顶部形成水体沉积部;
[n0015] 所述箱体的顶部支撑有雨水接收部,雨水接收部与箱体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
[n0016] 雨水接收部的底部设置有滴水阀以使得水体滴入水体沉积部。
[n0017] 上述技术方案中,雨水接收部可以为箱体遮挡太阳,箱体与雨水接收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形成隔热透气层;同时,雨水接收部接收利用雨水,雨水慢慢滴入到水体沉积部中对箱体顶部降温。
[n0018]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中,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分布有从上到下伸延的凹槽,凹槽内匹配有海绵体,凹槽连通至水体沉积部使得海绵体吸入水分。
[n0019] 传统技术中,养殖箱外壁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易受外部温度的影响,本案在箱体的外侧壁设置凹槽,凹槽配合海绵,海绵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且海绵可以吸收水体沉积部的水分而长期保持湿润,提高了降温能力,避免箱体侧部爆嗮过热。海绵可拆卸设置在凹槽内,拆卸简单快捷,且成本低廉。
[n0020]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中,所述箱体内设置分隔网,分隔网设置在圆锥形结构上方以将箱体内部分隔形成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通过分隔网的网孔连通;
[n0021] 所述分隔网上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与气泵连通以向箱体内通入气体。
[n0022] 箱体的锥形结构底部主要作用是汇聚淤泥和废料,分隔网可以将鱼和废料分隔开来,减少废料对鱼生长的影响,曝气管从分隔网开始通入空气,一方面可以为箱体供应充足氧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激起底部的淤泥和废料。
[n0023]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n0024]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采用圆柱形设计,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式的养鱼箱体没有死角,易于箱内生态水循环,圆柱体设计更有利于箱内水体呈涡流状循环,更节能。此外,相对于同样的空间圆柱形箱体占用的材料更少,成本更低。
[n0025]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底部采用圆锥形设计,箱底的淤泥和废料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向底部中心位置集中沉积,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长方体设计,没有死角,更有利于清淤和废料的综合利用,更节能环保,人工成本更低。
[n0026]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n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述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述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述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述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n00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述分隔网的结构示意图。
[n003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n0033] 实施例1
[n0034]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包括圆柱形的箱体1,且箱体底部2为圆锥形结构以使淤泥或废料往底部中心汇聚。箱体内部形成养殖空间,养殖空间容纳水体后就可以进行常规养殖。箱体1由支撑脚4支撑以便于构建。
[n0035] 本实施例使用养殖巴马穗唇鲃(巴马油鱼),刺鳅(腊追鱼),芝麻剑(斑鱯)等珍贵鱼种。实施时,在岸上或山水建立多个本案的箱体,形成规模效应。
[n0036] 本实施例的的箱体采用圆柱形设计,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式的养鱼箱体没有死角,易于箱内生态水循环,圆柱体设计更有利于箱内水体呈涡流状循环,更节能。此外,相对于同样的空间圆柱形箱体占用的材料更少,成本更低。
[n0037] 箱体的底部采用圆锥形设计,箱底的淤泥和废料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向底部中心位置集中沉积,相比于传统的集装箱长方体设计,没有死角,更有利于清淤和废料的综合利用,更节能环保,人工成本更低。
[n0038] 实施例2
[n0039]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箱体底部2中心设置有排污口3,以便于将淤泥或废料排出,排污口3由阀体开启和关闭。
[n0040] 进一步,还包括为箱体1提供竖直支撑的支撑脚4。
[n0041] 进一步,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入水口5和排水口6,入水口5和排水口6分别连通至水循环处理设备,实现水体的循环处理和利用。
[n0042] 进一步,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7,开口配合有盖体或不配合盖体。开口便于投放鱼苗和捕捞鱼获,盖体上应当留有通气孔。
[n0043] 实施时,水循环处理设备对水体进行净化过滤,可以对过滤后的水体再次利用,提高水体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n0044] 实施例3
[n0045]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箱体1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围沿9以使得箱体1顶部形成水体沉积部10;水体沉积部的深度设置为1~2厘米,使得顶部形成浅薄的水层。
[n0046] 所述箱体1的顶部支撑有雨水接收部8,雨水接收部8与箱体1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11;间隔空间11可以供人体进入,也可以供空气通过。
[n0047] 雨水接收部8的底部设置有滴水阀以使得水体滴入水体沉积部10,滴水的速度可以按实际情况设定。
[n0048] 所述箱体1的外侧壁分布有从上到下伸延的凹槽,凹槽内匹配有海绵体12,凹槽连通至水体沉积部10使得海绵体吸入水分。水滴入到水体沉积部后,部分水被吸入到海绵体中,保持海绵体湿润,海绵体上的水分持续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
[n0049] 实施时,雨水接收部可以为箱体遮挡太阳,箱体与雨水接收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形成隔热透气层;同时,雨水接收部接收利用雨水,雨水慢慢滴入到水体沉积部中对箱体顶部降温。本案在箱体的外侧壁设置凹槽,凹槽配合海绵,海绵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且海绵可以吸收水体沉积部的水分而长期保持湿润,提高了降温能力,避免箱体侧部爆嗮过热。海绵可拆卸设置在凹槽内,拆卸简单快捷,且成本低廉。
[n0050] 实施例4
[n0051] 如图4和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箱体1内设置分隔网13,分隔网13设置在圆锥形结构2上方以将箱体内部分隔形成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通过分隔网13的网孔连通;
[n0052] 如图5所示,所述分隔网13上设置有曝气管14,曝气管14与气泵连通以向箱体内通入气体。
[n0053] 箱体的锥形结构底部主要作用是汇聚淤泥和废料,分隔网可以将鱼和废料分隔开来,减少废料对鱼生长的影响,曝气管从分隔网开始通入空气,一方面可以为箱体供应充足氧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激起底部的淤泥和废料。
[n0054] 实施时,根据曝气需要,通过气泵向箱体内部通入空气。
[n0055]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的箱体,且箱体底部为圆锥形结构以使淤泥或废料往底部中心汇聚;
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配合有盖体;
所述箱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围沿以使得箱体顶部形成水体沉积部;
所述箱体的顶部支撑有雨水接收部,雨水接收部与箱体顶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
雨水接收部的底部设置有滴水阀以使得水体滴入水体沉积部。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部中心设置有排污口。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箱体提供竖直支撑的支撑脚。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入水口和排水口,入水口和排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至水循环处理设备。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分布有从上到下伸延的凹槽,凹槽内匹配有海绵体,凹槽连通至水体沉积部使得海绵体吸入水分。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分隔网,分隔网设置在圆锥形结构上方以将箱体内部分隔形成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通过分隔网的网孔连通;
所述分隔网上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与气泵连通以向箱体内通入气体。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037922B|2013-02-13|一种工厂化水产养殖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KR101508055B1|2015-04-07|생물학적 스키머를 이용한 바이오플락용 복합양식수조
CN108849693A|2018-11-23|一种池塘循环流水环形槽养殖系统
CN106688900B|2019-07-02|集生态养殖、种植及粪液处理一体化的循环系统
KR20180002549A|2018-01-08|육상 도심 고밀도 축양 양식을 위한 입체 단열 수조 시스템
CN109548720A|2019-04-02|基于异位生物絮团培育和原位硝化的复合对虾养殖系统
CN105724304B|2018-09-18|叠式鱼虾循环水混养系统
CN204742251U|2015-11-11|一种轮虫高效分离纯化装置
CN105918171A|2016-09-07|南美白对虾室内工厂化培育方法及培育装置
CN203152274U|2013-08-28|一种成鱼养殖池水循环系统
CN207733460U|2018-08-17|工厂化生态循环养鱼系统
CN107041338A|2017-08-15|一种多层立体复合的龟鳖高效养殖系统
CN214339463U|2021-10-08|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
CN108298767A|2018-07-20|一种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6698667B|2019-09-17|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
CN107736293A|2018-02-27|一种不伤虾的养殖排灌设备
CN107279000A|2017-10-24|南美白对虾的循环养殖方法
CN205018088U|2016-02-10|一种生态环保的循环养殖系统
CN203775958U|2014-08-20|一种水产动物苗种培育池塘中央排水排污设施
CN107232111A|2017-10-10|基于温室大棚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210184135U|2020-03-27|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
CN208022865U|2018-10-30|一种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209065657U|2019-07-05|一种景观绿地型污泥干化池
CN210438740U|2020-05-01|一种贝类养殖池塘用微藻原位扩培系统
CN209359382U|2019-09-10|一种水产养殖水泥地排污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318448.8U|CN214339463U|2020-12-31|2020-12-31|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CN202023318448.8U| CN214339463U|2020-12-31|2020-12-31|一种高效节水岸上山上生态循环水养鱼箱体|
[返回顶部]